留学风采abroad presence

快速导航navigation

广大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件就努力创造条件。“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对想做爱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摘自习近平2016年4月26日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西北工业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中提出“培养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以及战略科学家和未来领军人才”的目标,而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是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生命学院大力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利用校院国际合作资源,积极开拓多种渠道,努力为学生搭建高层次、专业化的国外学习科研平台,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了跨文化学习交流的能力。

瞄准世界一流大学开拓学生国际交流项目

近年来,生命学院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选择与学院学科布局相似、研究方向相近的世界一流大学,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建立稳固的互动合作机制,着力提升学科建设的国际化水平。

2017年10月12日,由西北工业大学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FUB)、德国联邦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BAM)、德国Charité医科大学(德国风湿病研究中心-DRFZ)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德空间生物材料与技术转化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

在学校国际合作处、党委学生工作部和研究生工作部的大力支持下,生命学院依托中德空间生物材料与技术转化联合实验室,结合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柏林自由大学共同开展“学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选拔15名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于2017年11月10日至25日赴德国进行为期两周的学习与科研。

柏林自由大学是首批进入德国精英计划的9所大学之一,也是欧洲大陆乃至世界著名的高校。柏林自由大学在生物、化学、材料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研究成果;德国联邦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在能源、基础设施、环境、材料等多领域的分析、研究、测试、认证具有优势,是德国权威的认证机构;德国柏林Charité医学院是欧洲最大的综合医疗机构,德国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得主中就有一半来自Charité医学院,其在骨科和眼部肿瘤治疗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精心筹划项目内容选拔优秀学生海外研修

此次科研创新训练项目旨在“突显学科特色,激发学术志趣,培养领跑人才”,由柏林自由大学生命科学领域的顶尖教授和世界知名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指导,通过浸入式体验德国大学的教学科研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项目设计、实验操作、总结报告等环节,提升学生在学阶段的国际化学习科研和沟通交流能力,助力学生培养国际视野、世界眼光和创新思维,让优秀的学生领跑,让所有的学生优秀。

为确保项目实现预期成效,生命学院中德空间生物材料与技术转化联合实验室主任、戚教授和葛岩副教授,积极与柏林自由大学、BAM和DRFZ研究中心联络,双方就训练项目的选题方向、实验内容、日程安排、人员分组等进行多轮商议,经过3个多月的充分沟通和精心筹备,最终形成科学系统、任务充实的实施方案。项目分为三个模块:讲座与研讨(Lecture and Discussion)、实验技能训练(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访学与文化交流(Visiting and Cultural Exchange),主要内容包括:专业知识学习、实验项目操作、专业实验基础训练、具体实验课题操作、科研讨论与报告、文化交流体验等。

2017年9月开学伊始,项目选拔通知一经发布,立即受到学院同学们的积极关注和踊跃报名。经过报名材料初审,30余名同学进入9月22日举行的面试选拔,在自我介绍、设定问题和自由问答三个环节,分别用中英文进行了陈述发言和交流回答,充分展示了各自的学习科研能力、兴趣特长,表达了希望参与项目的热切期盼。通过综合考量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业成绩、英语水平、沟通表达等能力素质。经过学院公示,最终确定15名同学入选项目,其中包括6名本科生和9名研究生。

为了让不同年级的同学们在项目训练中都能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提升,根据学生的研究兴趣、意向年级,结合他们的年级分布,将同学们分为4个研究小组,由高年级研究生担任小组组长,带领本科低年级学生在学院实验室提前了解熟悉相关仪器设备和实验操作,并按照项目拟定的研究方向和任务,提前组织小组成员查阅文献资料,进行了预学习和分组交流讨论,为即将在国外实验室进行的实验任务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11月9日下午,学院组织行前教育会议。仓怀兴院长、侯沛勇书记与项目团队全体同学座谈交流,强调出行安全等注意事项,预祝同学们学有所获、圆满完成项目任务;保密处刘小军副处长进行出国(境)保密教育培训,要求项目成员从思想上增强保密防范意识,了解掌握信息安全防范知识,自觉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国际合作处交流科罗明洋老师从国外安全、学习与生活、外事纪律与礼仪、集体意识与团队精神等方面进行教育;项目带队老师葛岩和訾方副书记分别从项目任务、行程计划、团队协作、安全纪律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和规定,希望同学们的研修之旅收获知识、提高能力、圆满成功。

自主实验快乐科研在挑战中收获知识能力

11月10日,项目团队的15名同学带着兴奋与期待的心情踏上了前往柏林的旅程。7000多公里的距离,7个小时的时差,10余个小时的飞行,变换了时间空间,异国他乡的新鲜认知带给同学们视觉与心理的巨大冲击,而对于即将进入陌生的国外实验室、全英文交流环境、自主完成实验任务的一项项挑战,同学们在满怀期待的同时还有着几分紧张与忐忑。短暂的休整后,同学们利用周末时间前往柏林自由大学、联邦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德国风湿病研究中心提前熟悉实验室环境和公交路线,在住宿地分小组预习实验任务及相关专业知识,认真讨论组会PPT汇报内容,为新的一周将要开始的全新科研训练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11月13日清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前往各自的实验室,正式开启为期两周的科研创新训练。在柏林自由大学(FUB)的2个小组,分别由Schalley教授和Markus教授指导,训练项目分别为“模板法合成新型大环受体”和“蛋白质纯化结晶及活性对比检测”;联邦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BAM)小组,在Karin教授指导下进行“表面涂层材料CF7的抗菌性能测试”训练;风湿病研究中心(DRFZ)小组,由Jun Dong博士指导进行“人体记忆T/B淋巴细胞培养方法”训练。

自我介绍、组会报告、实验设计、仪器使用、实践操作、小组研讨……同学们不断接受着每一项任务的考验与挑战,勤学好问、团结协作,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2014级本科生徐强强和同组的3位小伙伴在Schalley教授团队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模板法合成新型大环受体的科研任务,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学习掌握了UV/Vis and Fluorescence(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FTICR(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法)、CV(电化学)、Synthesis(有机合成)等原理及操作方法。“他们对待科研的态度让我印象非常深刻。首先不要把科研当成一种任务,享受科研的过程,做轻松快乐的科研;另一方面,对待科研要做到深入透彻的了解、一丝不苟的探索和客观公正的看待结果,一知半解不可取,随随便便不可取,弄虚作假也不可取。”徐强强同学今年以专业学习成绩第一名获得保研资格,选择继续在我校生物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他如是总结自己的收获与感悟。

在Markus课题组,同学们顺利完成了蛋白质纯化结晶实验,通过一系列分子生物学实验表达目的蛋白,使用亲和层析法纯化蛋白质,并通过酶切法和SDS-PAGE凝胶电泳对比检测了目标蛋白的活性。经过一周多的协作努力,4位同学纯化蛋白质的质量以及她们快速学习实践的能力得到了实验室老师的高度评价,实验成果被保留用于后续实验环节。2017级硕士生沈鑫在短暂而充实的科研训练结束后总结到,“整洁的实验室、五颜六色的实验仪器和制剂,每个人可以选择喜欢的颜色,开心地投入到实验当中。小小的细节,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更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

在Karin教授团队指导下,3位小组成员顺利完成了涂层表面材料CF7的抗菌性能测试的科研任务,掌握了荧光假单胞细菌的培养以及超疏水和光滑表面涂层制备等技术。然而,他们的实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期间遇到了涂层表面易脱落,以及在实验设计环节忽视了选用合理对照组等问题。发现问题后同学们及时研究讨论并通过方案优化最终解决了问题,这也引发了2017级博士生李波的思考,“BAM的研究方向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转化度非常高。对待失败的实验,他们很善于分析失败原因,有效沟通、及时分析、高效解决。这种工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在德国风湿病研究中心(DRFZ)Jun DONG教授指导下,2015级本科生张进等4位同学自主完成了CD4+T细胞分选、人体外周血T细胞的分离、提取及鉴定以及CD4+T细胞分选等实验,掌握了免疫细胞分选、鉴定等实验技能。由于基础扎实、准备充分、操作能力强,同学们提前完成了预定的科研任务,DRFZ中心老师在惊讶于小组进度的同时,临时调整和增加了实验任务,使同学们获得了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这里实验设备齐全,环境整洁舒适,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实验耗材管理制度。感触最深的是这里浓厚的科研氛围和开放的科研态度,频繁的研讨交流、毫无保留的展示、认真的提问及建议使我们深受启发。”张进在自己的总结报告中写下这样的感受。

交流分享搭建平台探索一流人才培养路径

2017年11月24日,带着满满的收获与体验,同学们踏上了回程的航班。返回学校后,同学们认真梳理总结此行的所感所思所获,每个人都完成了一份沉甸甸的总结报告。

2017年12月17日,生命学院举行“柏林自由大学科研创新训练项目”交流分享会。项目团队全体成员与学院2016级、2017级的同学们一起分享了柏林之行的学习科研收获和文化交流感受。4个小组的代表通过PPT展示了他们镜头下和脑海中难忘的经历:国外实验室所拥有的先进仪器和设备令人赞叹,但轻松严谨的研讨氛围、科研人员高效率的工作和对待科研态度更让人印象深刻。同学们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他们学习掌握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在实验室感受到的快乐自由的氛围,例如以幽默的图片作为结束语的组会报告,交流结束时以有节奏的敲击桌子声响表示感谢,实验室里会有配置很好的厨房,大家在休闲聚餐的同时交流学术观点等等。现场大一大二的同学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着每位成员的精彩发言,跟随生动的描述仿佛也置身于世界一流大学,对生命科学专业有了更形象和直观的理解认识,也对自己未来的专业发展充满了期待。

分享结束后,戚教授对同学们的汇报内容进行了点评和总结,对此次柏林自由大学科研创新训练项目的意义和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他结合自身的学术发展和德国留学经历,与同学们分享了如何更有意义的度过大学生活,如何更好地规划专业和生涯发展,以及当代大学生应该着力提升的能力与素质,给予同学们许多有针对性和借鉴价值的分析和建议。

“在国家‘双一流’建设的体系下,一所肩负国家使命和责任的大学,就要在全球化格局的‘坐标系’下,打好内涵式发展的‘特色牌’,培养一流人才,构建一流学科,为建设世界高等教育强国提供‘中国方案’。”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卫红在人民网2017大学校长论坛上这样解读一流大学的使命与担当。

西北工业大学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顺应国际化潮流,面向国际学术前沿,以开放的姿态在国际舞台上参与合作与竞争,积极推动办学体系结构和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调整,利用全球优质教育资源提高自身办学能力和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一流人才。

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张富利表示,学校将全力谋划,推进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深度战略合作,重点选择与我校学科战略布局相似、办学理念相近的世界顶尖大学,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对话,建立稳固的互动合作机制,切实提高我校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同时,充分发挥学院和学科的主体作用,从过去单纯的学术交往上升到教育科研领域的全方位交融,建设实质性的高端国际合作项目和平台,着力提升优势学科、特色学科的国际化水平。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柏林自由大学科研创新训练项目是生命学院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一次全新尝试,也是学校推进国际化战略的一个缩影。此次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及学校“翱翔四海计划”的全面推进,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国际化培养的层次和规模,实现了学校国际化战略与人才培养工作有机衔接,为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做出积极贡献。

(审稿:訾方)


【打印】

上一条:牛津大学Hertford college语言文化暑期学校
下一条:汉唐之滨,丝路翱翔——“一带一路”越南调研交流侧记

关闭窗口